![]() |
筆者試重繪考試答題紙的格式(非完全相同) |
筆者在 10 月 20 日(星期六)下午 2 時參加 HKRAE。試場位於柴灣 IVE,離家較遠,因此提早出門,在港鐵杏花邨站鄰近的商場吃飯。選擇適當食物很重要,別點生冷、奶類和太油膩的食物,考試時肚子不適便麻煩了。吃過飽也不適宜,以免考試期間「飯氣攻心」。飯後仍有點時間閒逛放鬆心情,才步行到試場。雖然帶備了筆記,但是在人多的車廂和商場也不便取出仔細翻看,就此作罷,況且筆記早已翻厭,記不到的內容,此時也趕不及往腦裡塞,那便聽天由命好了。
到達舉行考試的課室門外,已有一羣考生聚集。報告版張貼座位表,可從考生編號找對應的座位編號,然後等候內進。或許業餘無線電多為男性的玩意,這次考試約九成是男考生。其實是次只有 54 人應考(不排除當中有數位是之前已通過考試的考生,再次報考以取得最新題型走勢。),如在 4 月舉行時的考試人數亦相若,則本年全港只有約一百名市民參加 HKRAE,可想而知業餘無線電在現今香港是多冷門的嗜好。另外,筆者觀察到應考者大多是中壯年人,甚至貌似退休人士,這意味年輕人對業餘無線電的興趣不大。近年政府常大喊要創科、推行 STEM 教育、要培養科技人材,其實又能真正燃起多少人探求這專業領域的決心?業餘無線電是綜合電學、科學、工程等多方面技術的活動,大家又有否想過推動更多青少年加入研究?不自覺寫到離了題,因為一想到政府的政策和實際成效,頭也幾乎生煙了。
進入試場,坐下後拿出文具、計算機和身分證放在桌上。考試前記緊關掉電話,並將所有個人物品放到椅子下。桌上放了一張答題紙和一份問題簿。場內面向講台的牆上掛有時鐘,考試開始和結束時間以此為準。待考生安頓後,監考員確定大家能聽懂中文,才廣播考試注意事項。另外檢查大家沒坐錯位置,因為試卷作答語言可選中文或英文,是次有 4 名考生選用英文作答,都被編排坐在同一行上。沒記錯的話,場內共有 5 名監考員,3 男 2 女,他們都態度友善,這點值得一提。
監考員會給予時間讓大家在答題紙上填上資料,包括考生編號、座位編號、考生姓名、計算機牌子及型號,最後是考生簽名。老實說,一般考試要求填寫計算機牌子和型號有點怪,因為計算機是否符合考試規格,在考試進行前已可以快速檢查。填寫考生姓名和簽名一欄也令人有點不安,這是筆者頭一次遇上這要求。到底是否很擔心考生私下找人代考?但是,在考試進行時,監考員會核對身分證,所以個人認為這些資料是沒必要的。不過參加考試便得依遊戲規則,你大可不滿這要求而當場罷考,只是筆者沒有這個勇氣。
答題紙是 A4 尺寸的,分 3 個部分。第一部分正是以上所述的基本資料,下方是答案填寫,分 5 個表格,各表列出 20 題問題號碼、答案和得分 3 欄。第三部分是留給批改員和核對員簽名之用,所以不用理會。
考試問題簿是一本 A4 尺寸釘裝小簿,底面共 20 頁,除首頁是封面頁,從第 2 頁到第 20 頁均印有問題。監考員會讓考生翻閱問題簿,檢查有否缺頁。再等監考員指示,始可開始作答。
考試時間定為 3 小時,但 100 條選擇題果真需要這麼長時間去完成嗎?其實試題大部分並非計算類,例如是法規、一般事實、技術性問題等,可以很快選出正確答案,不肯定的話唯有亂碰。注意某些答案選擇很類近,需要想清看清才回答。至於涉及計算的題目,不會過於複雜,小心計算便可。筆者花約 1 小時答題,即使仔細覆卷一次,不到 2 小時便交卷。交卷後可執拾個人物品,但要待監考員通知才可離座。離開時匆匆一瞥,看到有近半數考生的座位空空如也,原來他們在不知不覺間已離開考場。
就是次考試,有一點令人不吐不快:印製考試問題前應該事先再三校對,避免字眼上誤導考生或者可供選擇的答案有重覆,需要考生在考試期間向監考員提問,造成不便。可惜是這次考試有兩條問題出現類似情況,這是其他公開試中非常罕見的,予人感覺試題製作上不嚴謹。
筆者鉅細無遺記述考試當天情景,希望讓各有意應考者像身歷其境,對此了解後有更好的心理預備。本文到此完結,下一次是本系列的最終章,筆者會憑記憶盡量記下當天考試題目,和大家分享真正香港試題,讓大家慢慢細味、研究分析。